义乌家电回收,义乌家具回收,义乌旧货收购,义乌二手收购,义乌家电收购,义乌家具收购 义乌家具收购、义乌家电收购的最新公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义乌家具回收|义乌家电回收|义乌旧货回收|义乌二手回收|收购家具家电
本站公告: 义乌回收家具,收购家电,库存收购,机器回收,废品收购(回收热线:13355891119)家私类: 文件柜、会议桌椅等。
新闻中心
    义乌家电回收|义乌家具收购|义乌废品回收购网|义乌机器回收|
    义乌家电收购|义乌家具回收|义乌废品收购|义乌机器收购|
联系人: 徐 小 姐
电 话: 0579-83490237
手 机: 13355891119
邮 编: 321000
地 址: 义乌市稠江街道楼下村一区
信息内容
澳门回归十年成亚洲最富地区 一国两制展现成效
发布者:义乌家电收购,义乌家具收购 发布时间:2015/11/1 8:56:52 阅读:330

   伍伍义乌(热线:13355891119)-长期高价义乌二手货回收,义乌旧货收购,义乌废品回收,义乌办公设备收购,义乌机器设备回收,义乌库存收购等。

澳门回归十年成亚洲最富地区 一国两制展现成效

 关键字:义乌二手回收公司 义乌二手设备回收 义乌二手桌椅回收 义乌二手空调回收 义乌二手铁床回收

澳门回归十年成亚洲最富地区 一国两制展现成效

《瞭望》文章:澳门勃兴

  “祖国是坚强后盾!”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一位澳门同胞如是感叹。


  十年前,当看到驻澳部队来到时,他曾感慨:“自己人终于来了!”


  当然,那个时候也曾有人怀着这样那样的疑问,但十年答卷,已将其一扫而空。


  从回归前的经济低迷、治安不靖,到如今经济腾飞、生活安定;澳门回归10年,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2008年GDP年均增长达20.5%;2007年,澳门人均GDP达29.2万澳门元(约3.6万美元),已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地区。而澳门前进的脚步,离不开祖国温暖宽厚的大手扶持。


  在它成为共和国“幼子”的十年内,中央政府屡派“红包”,从CEPA、港珠澳大桥、横琴岛,到最近批准的填海造地。于是才有前述澳胞感叹,才有澳门特首何厚铧对中央政府十年来对澳门所有建设和工作的支持的感谢。


  这些支持,已非纯经济理由所能解释,血浓于水的朴素情感、风雨同舟的道义担当、高瞻远瞩的政治谋略,俱在其中。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源于邓小平同志对台湾问题的筹划,而先在香港成功运用,紧接着就是澳门。


  在内地禁赌半个世纪的时候,澳门却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其支柱产业***业“不变”,是为“两制”的生动注脚。


  在中央政府持续扶持的同时,澳门亦按基本法有关规定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法,这是对“一国”原则不折不扣的贯彻。


  “一国”与“两制”如何实施,有何成效,澳门十年,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世人。


  “一国两制”只是这十几年来推行的新事物,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现成的道路,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客观条件不一,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另外,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也未收全功,“一国两制”还没到完全总结之时,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践行已可明证:这一伟大构想已为现实证明是成功和富有蓬勃生命力的。


  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不仅是庆功宴,也是启示录:澳门自身的未来,统一大业的新局,世界和平的前景,皆可从中汲取养分、增强信心。□(汤耀国)


  《瞭望》文章:澳门真性情


  澳门特区十年发展的成功,最深层的原因即在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互相包容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何自力


  “三面云山一面楼,帆樯出没绕青洲。侬家正住莲花地,倒泻波光接斗牛。”隐居澳门写下《盛世危言》的郑观应曾如此吟诵祖屋前的景致;


  “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澳门著名学者吴志良引用曾国藩这句诗,观照历史上的澳门;


  “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集音乐总监、作曲、编词于一身的李峻一放歌澳门,称颂澳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澳门,这块交汇东西方文化的土地,这块见证近代中国荣辱兴衰的土地,在回归祖国10年路途上,袒呈着真性真情。


  晓理明义


  2009年2月25日,经过澳门特区立法会的细则性讨论和表决,《维护国家安全法》获高票通过,并于3月3日起生效。


  澳门舆论认为,澳门特区积极履行基本法赋予的宪制责任和神圣义务,率先弥补立法空白,全面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广大澳门市民在立法过程中所凝聚和展现出来的“爱国爱澳”情怀,成为了特区持续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


  “澳门人从来就不存在国家认同问题。”澳门著名时事评论员郑国强说。1849年葡萄牙人硬生生地把澳门与国家分离出去;100年后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到共和国成立100年时,也是澳门回归50年不变的最后一年。“澳门的历史命运与国家命运永远相连”。


  澳门闹市区的莲峰庙旁,有一座已有12年历史的林则徐纪念馆,向人们讲述着170年前林则徐巡阅澳门的往事。


  在澳门——这块最早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中国领土上,为了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林则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纪念馆主席龚树根说,林则徐维护澳门中国主权的措施和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丰功伟绩感召着一代代澳门人,自1997年建馆以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纪念馆共接待各界人士约26万人次。


  “澳门人爱国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中华教育会副会长刘羡冰说,澳门人从1931年到1945年的抗战中,不断觉醒,不断参与。在“七七”事变后,澳门迅即掀起抗日的***,进步的华人与华人团体纷纷组织各种行动,响应祖国的号召,参与抗日救亡的各种活动,包括有各界的捐献筹款、派粥赠衣、开办义学等,1937年8月12日,澳门更有五十多个社团联合成立“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戏剧界救灾会”(简称四界救灾会),组织百人下乡宣传。以唤起民众,齐心救国。


  刘羡冰说,澳门人在抗日战争的年代里与祖国人民心心相印,在这场伟大的世界性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澳门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无愧于国家民族,也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留下光辉史迹。


  在澳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出数量庞大的社团,构成了澳门社会的显著特征。翻阅这些澳门社团的章程,“爱国爱澳”的主题跃然眼前:《澳门市贩互助会章程》的宗旨明定,“团结小贩行友,爱祖国,爱澳门。”澳门妇女联合会章程写着,“本会以增进澳门妇女爱国爱澳、团结、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办好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宗旨。”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的会歌中唱道:“爱国旗帜高高举起,团结维权立场坚。”


  长期从事澳门社团研究的澳门理工学院教授娄胜华认为,澳门的华人社团具有爱国传统,长期的澳葡统治不但没有湮灭华人社团的爱国意志,反而彰显华人的民族主义价值理念,自觉地关心祖国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澳门社团共同的行动特征。


  1987年4月,中葡两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澳门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时期,澳门民众爱国热情因此而得到空前释放。参与基本法的起草、咨询与宣传;参加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筹备;迎接与庆祝澳门回归。


  从一名中学教师有幸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的李沛霖感叹说,这几十年来能尽心尽力做些自己的事,父亲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1950年,作为新马路上一家百货公司职员的李沛霖的父亲,曾与其他店员一道,排除万难,坚定地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李沛霖说,澳门“爱国爱澳”的传统如此坚实,这是和“爱国爱澳”的老前辈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兼容并包


  一座教堂的劫后余生,留下的前壁仿如中国建筑“牌坊”,这是绝大多游人对澳门旅游景点大三巴的认识。


  史学家说,澳门是欧洲人来到中国的第一块落脚地,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第一个窗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早的交集点,420多年前,葡萄牙耶酥会士在澳门建立了中国土地上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它就是大三巴(“三巴”是“圣保禄”的粤语译音)令人称奇的前世。如今游人可以清楚地在“大三巴”牌坊上看到龙头与圣母像、中国牡丹与日本菊花杂陈,体味到多元文化在这里的碰撞。


  到澳门的人,都会品尝一番“葡式蛋挞”,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安德鲁葡挞”了。“安德鲁葡挞”背后是一个文化融合故事:久居澳门的英国人安德鲁到葡萄牙旅游期间,品尝了当地蛋挞后,突发奇想,回澳门改良创新了“安德鲁”蛋挞,市场认受时给了它一个“葡挞”的名字;


  驰名的澳门手信肉干也有一个关于文化融合的故事:一位侨居新加坡的澳门人受新加坡沿街烧烤肉干启发,1969年回澳门开办了“香记鲜烤肉干店”,几十年不断创新,最终使“香记鲜烤肉干店”拥有了“港澳第一家”的美名。


  在澳门国际机场,随处可以看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工作人员友好沟通、和谐工作。


  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及执行主席邓军介绍说,机场管理运营团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海峡两岸和港澳、葡萄牙及其他葡语系国家、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他们“专业而优秀”,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不仅促进了机场的发展,也体现了澳门独特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包容。“这无疑是澳门国际机场亮丽的风景之一。”


  澳门人的包容还体现在澳门的政治生活中。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顾问李炳时认为,在一个像澳门这样空间狭窄、政府和社会时刻近距离互相塑造的地方,政府的施政无论得与失,都和社会荣辱与共。因此,包容和监督同样重要。


  他说,在澳门,包容甚至是监督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事实上,特区十年发展的成功,最深层的原因即在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互相包容,一方面政府包容社会的批评,一方面社会包容政府施政的局限,容许政府拥有自我完善的时间与空间,让政府发挥施政的优势以造福居民。


  李炳时说,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每年施政报告的结尾,总要向广大居民表示感谢,这决非外交辞令或例行公事,而是真实表达出政府的施政感受,这一由衷的感谢正好显示出,建立在深厚的包容基础上的行政主导,既是特区政府十年施政经验的核心,也是“澳人治澳”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好善乐施


  2009年11月17日起,同善堂按传统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沿门劝捐。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同善堂人员走遍澳门各大街小巷分别向各商号及各界人士呼吁慨捐善款,以维持慈善公益服务,并宣传“同心济世,善气迎人”的精神,敬祝各位善长行善积福,福有攸归。


  同善堂现任副主席崔世平的父亲崔德祺生前是同善堂主席。崔世平说,父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做慈善,把它当作自己的任务,好像养家一样,但是他的家是“大家”。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他常对我们说慈善事业非常有意义,希望我们继续做下去,能做多少做多少。


  澳门同善堂创办于1892年,是民间慈善机构,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同善堂创办之初,以日常施赠与紧急救援作为重点,助贫施济。


  据史料记载,1938年10月广州陷落,大批难民涌入澳门,1941年12月香港陷于日敌,澳门人口由战前15万人激增至高峰时的45万人,其中大部分进入澳门的人属于贫苦无依的逃难者。面对祖国灾难和困栖澳门的难民,同善堂等民间社团伸出了大爱之手,他们或义卖、义演劝募征集钱物;或收容难民施粥派衣……帮助了许多难民贫民渡过困境。


  多年来,遇到突发性天灾人祸等,同善堂均会派员慰问受灾者,并及时提供紧急援助。当内地发生如华东水灾、华南水灾及河北地震,以及2008年内地雪灾及金华汶川地震等巨大灾难时,同善堂也都慷慨相助。


  澳门工联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卢勤心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澳门社会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经济不振,不少居民亟待经济救援,工联为协助他们渡过困境,自发举行派发面包、米等生活物资的救援活动。直至1993年,工联为有系统地筹集、积存善款,成立了福利基金会。据福利基金会主任邓洪波介绍,通过一年一次的卖旗筹款,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不定期的捐款,福利基金会集腋成裘,帮助有需要的人。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受助人数逾800人。


  1984年,澳门最大的报纸《澳门日报》有感读者热心公益事业,经常通过报社赈灾济贫,便发起成立了“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这个独立和非赢利的公益慈善团体,以无依老者、贫困学生为资助对象,并资助和推动社区服务。为了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捐款,基金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自愿参加的“澳门日报读者公益金百万行”活动。这项26年不曾间断的公益活动,不仅成为澳门最具规模的慈善活动,也成为这里最重要的群众集会之一。截止到12月9日,公益金已收到捐款860多万澳门元。


  罗盛宗是澳门的地产商人,同时也是成立3年有余的“乐善行”的会长。乐善会由基层工友、医生、运动员、专业人士、教师、退休公务员等组成,分别在广东、广西、贵州、河北、甘肃等捐建学校、孤儿院,帮助贫困学生和受灾农户。罗盛宗说当这个会长前,他已经在内地捐建过学校。乐善行虽然是一个零行政经费的组织,收到的捐款全部拨出去。行善也是人生的一个体会,它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改变了我做人做事的态度,“施比受有福。”


  崔世平说,澳门回归后,经济腾飞了,过去十年收入增长,同善堂收到的捐款每年都有3%~5%的增长,澳门人慈善的心没变,大家永远一块做慈善的事情。


  澳门专栏作家冯倾城说,如果不是具有爱心和善行,人们的富有和优雅,除了供其自娱之外,对人类也是没有什么贡献的。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光环温暖了老百姓的心。


  民朴风纯


  “广州城,香港地,澳门街。”这种百年称谓一向把袖珍小城澳门叫做“街”。街坊情谊亦就成为澳门一大特色。像三盏灯,像福隆新街,像下环街,街窄巷短。朝见口,晚见面,今朝不见明晚见。因此见面打声招呼:“早晨!”“您好!”“饮茶啦?”是极其自然的。见得多相熟了,远亲不如近邻,称呼一声“陈太早晨”就更亲切,更礼貌了。守望相助,荣辱与共自然便成了澳门街坊情谊的象征了。一位老澳门这样描述“生于斯长于斯”的澳门。


  在澳门学者吴志良博士的眼里,“澳门这座小城,静默地伫立于南海之滨,犹如一个世外桃源,向来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难以言传的魅力。她少了几分大城市的喧嚣烦躁,多了几分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少了几分冰冷的现代性,多了几分浓浓的人情味。无论从天南海北哪个地方来到澳门的人,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华洋杂处无贵贱,有财无德亦敬恭”。


  女作家廖子馨说,“翻阅许多作品,我们很容易找到澳门人的统一形象:纯朴善良。这是精神美德。”


  “澳门是赌城,但澳门人自己并不赌。”在***业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澳门理工学院教授王五一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发现:在漫长的历史中,澳门社会一方面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防赌祸文化心理屏障,一方面享受着来自各路赌客的“进贡”。


  王五一感叹:澳门以莲花为市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义,澳门人受赌之利而不为赌所害,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奇观。


  随着***业的对外开放,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速转型,吴志良认为,今天的澳门不经意地进入了一个“千古未有之变局。”面对各种新事物、新问题、新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无所适从的感觉蔓延开来。


  女作家廖子馨说:“我自己的感觉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东西,真的千万不要让别人把你给异化了,一定不要成为一样的人,将来不论环境怎么样,最大的本钱就是原来的真我。你一定要保留它。”


  从小渔村走向日渐现代化的都市,澳门人的物质丰富了,生活节奏快了,工作忙碌了。面向未来,只要澳门人葆有一片心灵的绿洲,澳门人就拥有恬静、安宁的日子,澳门就拥有温情、和谐的韵致。□



  《瞭望》文章:澳门基本法十年答卷


  澳门基本法的成功实施,有其特殊经验,亦有其普遍意义

  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称“澳门基本法”)实施十周年的日子。


  12月4日,在纪念澳门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总结了澳门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三条重要经验,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基本法提出了三点希望。


  为此专程来京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称,澳门基本法是澳门十年来成功建设和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法治基石,是特区所有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基础,是克服特区发展过程中各种重大挑战的智慧源泉,是特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阶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保证。


  12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教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澳门基本法的成功实施,有其特殊经验,亦有其普遍意义。


  “一国”优势充分发挥


  吴邦国在总结澳门基本法实施的成功经验时指出,始终高举爱国爱澳旗帜,是贯彻实施基本法,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的政治保障。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政策,是以坚持一个中国、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这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也是基本法的根本。


  王振民说,十年来,澳门特区既旗帜鲜明地讲“两制”,也旗帜鲜明地讲“一国”,把“两制”和“一国”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澳门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尤其在实践“一国”方面,澳门特区政府和人***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挖掘了基本法中“一国”的丰富政治、经济含义,充分利用了“一国”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把“一国”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他举例称,“两制”使得澳门可以保留并发展其支柱产业***业,但因其经济体量小,产业较单一,对外依赖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中央政策的支持与内地市场的支撑。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8年底,港珠澳大桥澳门落脚点设计及各项研究完成;2009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


  在过去持续支持的基础上,国务院于澳门回归十周年前夕再度送出“大礼”,同意澳门填海造地361.65公顷,以建设澳门新城区,该地块将一举使狭小的澳门陆地面积扩大八分之一。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前述座谈会上表示,“在回顾特区十年发展历程的时候,特区政府尤其感谢中央对澳门特区一直以来的深厚关爱和全力支持。”


  澳门特区政府对“一国”原则的坚持也得到中央肯定。吴邦国在前述座谈会上特别提出,按照基本法第23条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规定,澳门政府于今年年初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法》,进一步增强了澳门社会的国家观念,有力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


  王振民强调道,确保国家安全本身是落实“一国”原则的需要,同时也对其他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如国家在推行与特区有关的经济政策或重大产业项目时,自然要考虑到国家安全因素。


  强调稳定与发展


  王振民介绍说,澳门回归十年,各界强调稳定,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秩序,提供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套用内地的话,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澳门过渡时期,曾面临治安不靖和经济下滑两个突出问题。


  特区政府成立后,一是把解决治安问题作为当务之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经济得到全面复苏并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年均增长13.3%,人均GDP居亚洲前列,政府财政收入由169.43亿澳门元上升到510.76亿澳门元,是原来的3倍多。


  三是认真回应广大居民的愿望和诉求,积极推进法律、行政等方面改革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了澳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失业率由6.3%下降到3%,居民月工资中位数由4920澳门元上升到8500澳门元,实行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建立和完善了养老金制度,期间还先后两次顺利完成行政长官及立法会换届选举,保障了澳门同胞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吴邦国在前述讲话中指出,全力保障稳定发展,是贯彻实施基本法,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目的。澳门回归以来,社会各界始终从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求同存异,积极开展协商,讲求社会和谐,不把矛盾和问题简单政治化,以建设性态度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相互理解、和衷共济的良好社会氛围,各方面都把力量真正凝聚到建设澳门、发展澳门、繁荣澳门的共同事业上来。


  创造性地实施基本法


  澳门基本法并没有规定两地经济贸易合作的事情。但2003年10月17日,商务部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并且以后每年更新,王振民指出,这是澳门实施基本法的一个创新。


  此外,《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港珠澳大桥工程、横琴岛,同样也丰富了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都是制度创新的成果。


  王振民解释道,尽管“一国两制”已经被法律化,写成了法律,即基本法;尽管基本法是一部成文法,必须严格按照基本法的文字和立法原意实施基本法。但实施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毕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制定基本法时又贯彻了宜粗不宜细的精神,因此无论“一国两制”或者基本法都有很多细节需要在实践中去发展完善,需要创造宪制惯例去填补。


  “一国两制”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成果,基本法是一个创造性的杰作,在实施“一国两制”和基本法过程中也需要有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既坚持原则,坚守“一国两制”的精神,严格依据基本法办事,对基本法规定不清楚的地方,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及时填补法律的空白。


  王振民接着表示,实施基本法不仅需要与时俱进,还需因地制宜。澳门回归之前,受葡萄牙控制超过450年,也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百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和政治***的地方,长期游离于祖国主体,苟安于一隅,这就决定了澳门的发展模式既不会与内地一样,也不会与香港完全一样。这十年来,澳门特区政府根据澳门的特殊情况,从澳门的实际出发实施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既不消极应付,也不好高骛远,实事求是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或者政治发展上,立足澳门,践行“一国两制”不动摇,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


  吴邦国在肯定澳门充分发挥制度体制功效的同时还提出希望,澳门特区未来仍需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以基本法为依据,坚决从澳门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完善高度自治范围内事务的具体制度。


  “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施,绝非完美无缺。”王振民称,除了成功经验外,也还有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经验,例如,如何加强法治和廉政建设,如何实现经济的转型,既保持竞争活力又减少贫富悬殊,等等,都是未来澳门面对的问题。


  统一的表率,和平的示范


  “基本法的成功实践证明,澳人有能力治理好澳门。”王振民说。十年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基本法,澳门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个崭新的澳门迅速崛起。“今日澳门的成就不亚于当初的‘亚洲四小龙',这是澳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王振民认为,澳门成功实施基本法和“一国两制”不仅对澳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国家而言,也证明了中央关于“一国两制”和对澳门的一系列政策、决策是正确的。实施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是中华崛起、民族复兴大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施,必将推动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大战略的实施。


  王振民说,在过去,“一国两制”对特区人们而言更多意味着“不变”,如私有财产不会减少,后来看来,“一国两制”其实还包括“变得更好”的含义,如澳门特区居民财富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明显增加,经济社会有了长足进步。“这是国家统一实实在在的好处。”


  “尽管中央把治理澳门的权力主要交给了澳人,但同样对澳门承担着宪制和政治上的责任。”王振民说,澳门基本法的成功实践还启示,中国既有能力发展好内地的社会主义,同时也有能力管理好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因此,澳门成功实践基本法和“一国两制”也可在国际范围内带来启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的各种缺点暴露无遗,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都将长期共存,谁也无法将对方取代。澳门特区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提供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体现了中国对待国际社会两种制度的理念:和而不同,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瞭望》文章:澳门经济十年潮涌


  回归10年,澳门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繁荣稳定


  回归10年来,澳门经济成功走出回归前长达数年的经济衰退,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繁荣稳定,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在澳门得到了成功实践。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澳门未来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回归10年成就斐然


  澳门回归,尤其是2002年***经营权开放后,澳门经济社会成功走出低谷:GDP屡创新高,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从回归10年来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来看,一是GDP止跌回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明确了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定位,结束了GDP长达四年的连续负增长。尤其是2002年***经营权开放后,澳门的经济增长迅速攀升,2002年至2008年澳门GDP年均增长率达到20.5%;不仅如此,2007年澳门的人均GDP达到29.2万澳门元(约3.6万美元),超越新加坡、文莱、日本,成为亚洲最富有地区。


  同时,澳门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2005年,澳门被英国《金融时报》属下的《外国直接投资》杂志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由于营商环境改善,澳门整体投资气氛日趋活跃,国际上一些较有实力的财团陆续落户澳门,并在澳门展开规模较大的投资计划。


  二是居民就业充分,收入增长稳健。


  澳门回归前夕,失业率居高不下,回归初甚至一度大幅上升。但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好转,加上特区政府推行了促进就业的措施,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均不断下降。2008年失业率下降到3%。与此同时,澳门居民总体的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也在不断增加,2008年第四季度的中位数达到了8500澳门元,是1999年的1.74倍。


  三是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收支状况保持良好。


  回归以来澳门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并且持续盈余。2008年澳门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510.77亿澳门元,约为1999年的3倍。尽管2008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支出增加时财政盈余略有减少,但这并不影响澳门特区收支状况保持良好的趋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近期在立法会作2009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及明年财政年度预算安排时指出,预计澳门特区政府本年度财政盈余可望超过一百亿澳门元,十年财政盈余约一千亿元。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使特区政府能够增加社会公共目标和福利方面的支出。


  四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努力实现中央与特区之间、政府与居民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不同族群之间,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促进了澳门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吸引了大量投资移民,注入新血液。


  多种原因助推经济发展


  回归祖国后,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澳门政治社会的稳定,***经营权的开放使得***及其相关行业飞速发展。加上2004年开始实施的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自由行”等措施,澳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势头强劲。


  “一国两制”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社会治安稳定。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高度自治方针下,澳门同胞焕发出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回归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内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特区政府加大对警务部门的投入,建立起了高效的司警队伍,使得澳门回归前“黑道血腥杀戮”的治安形势发生了大逆转,令人谈虎色变的黑社会敛踪匿迹,本地居民和游客“深夜独自外出莫须担忧,新车露宿街头莫怕人偷”。社会治安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业经营权开放,国际投资迅速增长。2002年2月8日,澳门特区政府发放了3个***经营牌照。以此为标志,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专营制度成为历史,为澳门支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澳门的***税总收入从2002年的77.6亿澳门元激增至2008年的419亿澳门元。


  与***相关的建筑业也发展迅速。自2002年以来,所引进的国际财团在澳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旅游娱乐设施。建筑业产值占澳门GDP比例从1999年的3.59%激增至2007年的13.83%。


  龙头产业的兴旺,也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久陷低谷的房地产价格迅速飚升,酒店、餐饮、零售业生意兴隆。酒店的入住率自2004年以后,均达到了70%以上;旅客人均消费也不断增加,2008年旅客人均消费达到了1788澳门元;2002年至2008年零售业总额年均增长29.4%。


  中央政府支持,CEPA、“自由行”带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回归后,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在CEPA框架下,澳门与内地已基本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原产澳门的货物陆续以零关税待遇进入内地市场。同时,内地向澳门已开放了26个服务行业,并在8个领域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CEPA将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既为澳门各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加强澳门与内地经济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条件。特别是中央实施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政策以来,游客数量激增,澳门旅游服务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展望未来仍需加力


  虽然澳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澳门的经济发展存在过度依靠***业,***旅游业市场过度依靠内地游客的现象。因此,为使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推动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提升澳门***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化。澳门应依靠本地优势和条件,在保持***业发展的同时,扩充旅游服务业内涵,致力推动会展、旅游、酒店、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具体包括:


  发展文化、会展业,延伸产业链。澳门文化底蕴丰富,是中西文化的交融点,文化创意产业(如摄影、电视片、时装、绘画等)的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旅游业产业链的延伸,澳门会展业的发展要依托***旅游业的优势,利用***旅游吸引部分国际、国内会议和展览活动;以会议为主、以展览为辅,以发展国际性商务会议业和中小型、专业性、国际性展会为主攻方向。


  发展休闲、度假等非***旅游业,增加产业附加值。发挥***业的前向和后向的产业联系,做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酒店、餐饮、购物等休闲、度假旅游业,增加产业附加值。为此,澳门可通过建立岛内环轨列车,开展一票式服务等措施将各个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方便游客外出观光,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从而通过延长游客在澳门的逗留时间获得收益。


  发展与欧盟、葡语系国家的商贸服务平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澳门应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语言、制度和人才优势,构建中国和欧盟、葡语系国家的经贸合作服务平台。随着欧盟、葡语系国家的崛起,全新的商机逐步显现。澳门若能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展开与欧盟、葡语系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前瞻性合作,必能为澳门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利用横琴开发契机,积极推进澳珠和粤港澳合作。2009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标志着粤澳合作开发横琴岛的开始。横琴岛毗邻澳门,其面积是澳门的三倍。澳门若能与珠海通过协商共同探索一个互惠互利的横琴开发模式,不仅将成为粤澳共同发展的新契机,而且也将为澳门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澳门经济的发展向来倚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直是“短板”。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和发展教育服务输出,推动澳门经济从以***业支撑的增长模式向以人力资本支撑的增长模式转型,实现澳门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支撑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澳门***旅游业面临“资本国际化,游客市场国内化”的矛盾。一方面,赌权开放、外资引进极大促进了澳门***旅游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赌客、游客主要来自中国内地,游客市场过度依赖内地。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2008年内地游客占总游客的比重高达68.7%。尽管内地人口众多,但毕竟消费能力有限,难以支撑起澳门庞大的***旅游需求。因此,澳门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首先是东亚和南亚游客市场,使***旅游业从资本国际化向管理国际化转变,最终实现游客国际化,使澳门真正成为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再有,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特区政府应建立健全防腐预警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腐败;加强廉洁建设,推行“阳光政府”,防止“欧文龙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特区政府应以澳门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方式掌握社情民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整合政府组织架构,以切合未来发展的需要,为澳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